新冠疫情對香港醫療系統造成深遠影響,醫管局轄下的各項醫療服務均需調整以應對疫情。根據醫管局2022年公布的數據,非緊急服務的輪候時間普遍延長,其中醫管局轉介超聲波檢查的平均輪候時間較疫情前增加約30%。資源重新分配是主要因素,大量醫護人員被調配至抗疫前線,導致常規檢查服務人手緊張。
超聲波檢查排期方面,不同科室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pet ct
與醫管局轉介磁力共振和醫管局轉介電腦掃描相比,超聲波檢查由於設備普及度較高,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但仍明顯延長了患者的等待時間。
面對疫情期間醫療服務的調整,患者可採取以下策略更有效地安排超聲波檢查:
醫管局已加強電子預約系統功能,建議患者至少提前4-6周預約常規檢查。對於不確定是否需要立即檢查的個案,可先透過醫管局推出的「HA Go」應用程式進行線上諮詢,由醫生評估檢查的緊急性。
各醫院聯網的超聲波檢查排期情況差異較大,建議患者定期查詢所屬聯網的最新資訊。例如,新界東聯網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超聲波檢查平均輪候時間為8周,而港島西聯網則為6周。這些數據可幫助患者做出更合理的安排。
為保障患者和醫護人員安全,醫管局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
所有進行超聲波檢查的部門均執行「分流檢測」制度,患者需完成快速抗原測試並出示陰性結果方可進入檢查區域。檢查室每完成一例患者後會進行徹底消毒,確保環境安全。
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疫情期間可能出現各種特殊情況,患者需了解應對方法:
如因隔離或防疫限制無法如期接受檢查,應立即透過以下途徑通知醫院:
醫管局設立了24小時熱線(2300 6555)解答疫情期間的醫療服務查詢。此外,各聯網也設有專責小組協調醫管局轉介超聲波等檢查服務的特殊安排。 pet scan
隨著疫情緩和,醫管局正逐步恢復常規服務並規劃未來發展:
醫管局計劃在2023年內將超聲波檢查服務量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並通過以下措施改善服務:
醫管局正研究將部分超聲波檢查的初步評估和報告解讀轉為遠程進行,患者可在家中透過視像諮詢了解結果,減少往返醫院的次數。這項服務預計將在2024年試行。 pet-ct scan
除醫管局服務外,疫情期間還可考慮以下替代方案:
多家私家醫院和診所提供線上醫療諮詢服務,可初步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醫管局轉介電腦掃描或超聲波等檢查。這些平台通常能在24小時內提供專業意見。
各區社區健康中心提供基礎超聲波檢查服務,輪候時間通常較短。雖然設備可能不如醫院先進,但對於常規檢查需求已足夠。建議有緊急需求的患者可先諮詢這些社區資源。
推薦文章
了解醫管局超聲波排期的現況 在香港,醫管局提供的超聲波檢查服務是許多市民的首選,尤其是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來說。然而,由於資源有限,排期時間往往較長,這對於急需診斷的患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根據醫管局2022年的數據,不同類型的超聲波檢查排期時間差異較大,例如腹部超聲波的排期可能長達3至6個月,而婦科超聲波的排期則...
超聲波檢查的重要性與普遍性 超聲波檢查作為現代醫學中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因其非侵入性、無輻射且即時成像的特性,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檢測與監控。在香港,超聲波檢查不僅用於孕婦產檢,更常見於肝膽、甲狀腺、乳房及心血管等部位的檢查。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每年有超過50萬人次接受超聲波檢查,其中約30%透過政府轉介進行,顯示其...
一、乳房健康的重要性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每年有超過4,000宗新確診個案,佔女性癌症總數的約25%。這意味著每20名香港女性中,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乳癌。定期進行乳房檢查不僅能及早發現病變,更能大幅提高治療成功率。研究顯示,早期發現的乳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
了解公立醫院抽針費用的重要性 在香港,公立醫院的抽針服務是許多市民選擇的醫療項目之一,尤其是對於需要進行乳房造影檢查的患者來說,了解相關費用至關重要。公立醫院的抽針費用通常包括診金、檢查費、藥費等多個項目,這些費用會根據不同的抽針方式和麻醉方式而有所差異。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來說,省錢就醫不僅能減輕經濟負擔,還能確保...
MRI的安全性評估 MRI(磁力共振成像)是一種常見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廣泛應用於診斷各種疾病。與X光或CT掃描不同,MRI不使用電離輻射,而是利用強大的磁場和無線電波來生成人體內部結構的詳細圖像。這使得MRI在安全性上具有顯著優勢,尤其適合需要反覆檢查的患者。 然而,MRI並非完全沒有風險。雖然沒有輻射暴露的問題,...